在成立的第四个年头,这家全球规模大的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铁塔向IPO迈出了一大步。5月14日,据港交所文件,铁塔已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高盛为联席保荐人。
通过上市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与此同时,铁塔的上市将有利于提升三大运营商的盈利及估值。
走好“三步走
四年前,承担共建共享使命,同时作为通信行业改革试验田的铁塔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步,快速形成对增量铁塔、站址资源及附属设施的新建能力;第二步,2015年完成对三家电信企业相关存量资产的注入和交割;第三步,择机上市并实现混合所有制发展。
四年多的时间里,铁塔按部就班。通过推进以共享为核心的集约化建设模式,快速满足了三家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需求,全年承接三家运营商塔类需求79.3万个,交付65.8万个,新建共享率达68.1%。通过铁塔的集约化高效化运营,行业新建铁塔共享率从过去的20%快速提升至70%。
以铁塔成立前共享率计算,2015年相当于少建铁塔26.5万个,2016年相当于少建铁塔23.6万个。铁塔成立以来很好地实现了既定“三步走”战略的前面两步。
而上市是铁塔的必由之路,铁塔多位高层也在不同场合均表达了“争取2017年实现上市目标”的想法。
实践中,通过上市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成为铁塔的紧迫课题。
成立之初,铁塔确定了“三低一保”的策略,即铁塔公司价格租赁低于国际同类公司,低于当下市场公共价格,低于三家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价格,但要保证租金水平能涵盖铁塔公司的基础运营成本。
铁塔将“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贯彻到每个环节,根据铁塔公司与三大运营商签署的《<商务定价协议>补充协议》之后的铁塔,成本加成率由15%调整为10%;基准价格共享折扣由两家共享优惠20%、三家共享优惠30%,调整为两家共享优惠30%、三家共享优惠40%,锚定租户额外享受5%共享优惠不变;调整部分省新建塔类产品标准建造成本地区调整系数、存量铁塔折扣比例。更明显低于国际同类公司水平,极大降低了全行业移动通信基础网络成本。
此前,铁塔收购运营商存量铁塔资产以及进行企业建设投资,耗资巨大,目前带息负债超过千亿元,去年利息支出约50亿元,整体负债率超过50%。
铁塔前董事长刘爱力也曾表示,如果铁塔公司无法尽快上市,就不能及时解决债务、财务成本过高问题,会影响三家电信企业运营成本,直接损害三家电信企业利益,这就违背了改革初衷,失去了改革的意义。
目前,移动、联通、电信及国新分别持股铁塔38%、28.1%、27.9%及6%的股份。三大运营商合计持股94%。
走向新蓝海
此次铁塔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多项风险因素,包括业务依赖于数量有限的客户;倘在站址获取,建设及维系方面遇到困难,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在管理及整合我们的通信铁塔基础设施资产组合方面面临挑战等。
据了解,目前铁塔的主要业务有:塔类业务、室分业务、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业务。其中,塔类业务中的宏站业务占收入比重大,2017年占收入比重97.3%。
由于铁塔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来自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行业,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依赖于通信铁塔基础设施行业的状况及通信运营商对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
从营收角度来看,2017年移动为铁塔带来营收的368.04亿元,占总营收的53.6%,联通带来营收162.32亿元,占总营收的23.7%,电信带来营收的154.67亿元,占总营收的22.5%,三大运营商带来的营收占铁塔总营收的99.8%。
根据沙利文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以站址数量计算,铁塔在通信铁塔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市场份额为96.3%,以收入计算,铁塔在通信铁塔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市场份额为97.3%。
从利润角度来看,铁塔2017年营收686.65亿元,税前利润26.85亿元;2016年营收559.97亿元,税前利润1.06亿元;2015年营收88.02亿元,税前利润-47.46亿元。
业内分析,铁塔如此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利润却不高的首要原因是负债也是铁塔的不小隐患。据相关资料显示,铁塔公司负债高达1500亿元,主要是大规模的铁塔基础设施新建及运维成本,另外一块就是向移动和联通支付的对价。
上市成为铁塔发展新的里程碑。而铁塔通过“通信塔”向“社会塔”的拓展也为自身开辟了新的蓝海。
铁塔维护部总经理刘国锋也表示,2018年,铁塔将在“观念、业务、管理”三个维度上推动代维服务转型,谋求代维服务的“价值成长”。将代维队伍培养成为铁塔的“子弟兵”,使铁塔的资源能力、管理能力与代维队伍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度融合,增强铁塔市场竞争能力,助力转型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铁塔将“社会塔”与“通信塔”双向共享,有效节约行业投资和社会资源。伴随着近两年铁塔利润的不断上升,或许,铁塔发展新拐点已来。
上一篇:工业互联网:谁来建?怎么建? | 下一篇:联想事件”折射5G标准之争 |